大象新闻·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吴净净
“这一段历史是真实而悲壮的,太震撼了!”“爆破戏看得很真实,镜头美学的运用可以说非常厉害了”……年轻演员王鹤棣和周也主演的《战火中的青春》自江苏卫视开播以来,引发了诸多网友的讨论。针对网友们的反馈,众主创们也透露了不少幕后拍摄故事,总制片人张丽影表示,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古今对话的空间,让前辈先贤的爱国热情感染今时的青年,让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鼓舞今时的青年。“如果他们看了这部剧后有所触动,我们就很满足了。”
还原战争爆炸场景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王鹤棣跑了700余个炸点
《战火中的青春》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背景,讲述了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一群铁骨铮铮的热血青年辗转大半中国,不畏枪林弹雨,不惧艰难困苦,坚定科学救国的信念,历经重重考验,在炮火硝烟中传承文化血脉,在艰苦环境中追寻救国之道的故事。1937年,卢沟桥事变爆发。在民族危亡之际,一群手无寸铁的师生擎起了科学救国的大旗,他们南迁成立西南联大,保住高等教育的薪火。
剧中有很多场爆破戏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。比如剧集开篇日军轰炸南开大学木斋馆的场景,一边是学生们在混乱中抢救书籍、躲避炸弹,一边是飞扬的尘土、破碎的校舍,让人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。比如程嘉树抱着林华珺在烽火硝烟中奔跑的场景,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砖石瓦砾与木屑碎块近距离在演员身边飞溅。据张丽影介绍,为了还原战争、爆炸、轰炸等逼真场景,《战火中的青春》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了多吨炸药,并采用4K高清画质,用电影剪辑的方式呈现出了流畅而震撼的大片效果。
如此多的“爆炸戏”,对剧组在安全措施上下足了功夫。同时,这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据统计,王鹤棣在剧中跑了700余个炸点,而且全部都是自己上阵完成。“第一次拍爆破戏,说实话很害怕,因为不知道它爆炸的范围有多大,威力有多大,所以镜头前的反应都是最真实的。”王鹤棣回忆:“我记得有一场戏,炸弹直接往我身上炸,土直接进到我耳朵里,当时脑子就‘嗡’的一下,真的蒙了。拍完的那个下午,我耳朵一下午都失去了听觉。”同样对爆破戏“心有余悸”的还有周也,这也是她作为演员第一次跑炸点。“这是个非常新鲜的初体验,但还是很害怕,后来去拍片子发现骨头裂了一个小缝。”而这种真实的感受带进角色,更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。
剧组重走旅行团路线
深度还原联大南下之旅
《战火中的青春》将镜头对准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,全景式呈现了“西南联大”从南迁至北归8年办学的风雨历程,不仅还原了梅贻琦、闻一多、冯友兰等学界巨匠,同时也构建了程嘉树、林华珺、叶润名等一批青年学生的角色,最大程度实现了艺术的创作和历史的有机融合。随着剧情的推进,日军兵临武汉,长沙危在旦夕,长沙临大不得已再次迁往昆明。剧中,师生们兵分三路,其中身体条件较好的师生组成了“湘黔滇旅行团”步行前往。途径3个省份、3500余里,临大师生这一路可谓风雨兼程、艰险不断。
据主创们介绍,为了真实呈现这一段艰苦的旅程,《战火中的青春》剧组曾先后辗转北京、江苏、浙江、云南等14地取景,拍摄转场的线路与西南联大南下线路相仿,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也相对比较恶劣。尤其是在云南拍摄时,山上的温度很低,演员们却要穿着单薄的戏服一拍就是一整天。剧组步行团路线的艰难和真实感,让饰演闻一多的演员马跃印象格外深刻,“山区的树林里全是荆棘,我们在灌木丛中走,手脚被划得都是血印子。”马跃表示,即便如此,依然没有听到一句抱怨的声音,“大家仿佛不是在演戏,而是真真正正的联大学子,在用实际行动和前辈先贤对话。”主创们提到,西南联大的办校历程,是中国教育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次奇迹,“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,让当代观众感受并触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。”
责任编辑:牛娇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