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身为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、执行董事、华大基因副董事长,尹烨对于基因研究颇有造诣,而且一直都致力于大众科普工作。这部《了不起的基因》讲述关于基因的17个主题,探寻人类繁衍、疾病、命运背后的奥秘,而这些知识都能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得到传播,并且能让读者获得实用的生活经验。
我们的基因分布在23对染色体上,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外貌、性格和健康状况。基因可以决定哪些事呢?比如,酒量的多少,香菜恐惧症,高原基因助力登顶珠峰,“吃不胖”的秘密,“睡得少,精神好”的原因,熬夜加班为何有人猝死,等等。生物是多样的,所以,很多“一刀切”的制度规定或者习以为常的大众观念,并不那么正确,更何况,环境、文化、教育、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具体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,所以,在评价一个人时,我们不可偏激地匆忙下结论。
在人类历史上,受遗传病之苦者不计其数,一次小小的基因突变就能让一个生命饱受病痛折磨。无痛症、渐冻症、血友病……尹烨讲述这些疾病的故事,霍金、维多利亚女王等名人都是不幸的病人。这些故事,让我们感同身受,谁家没有病人,谁没有生过病呢?人类的历史,何尝不是与疾病不断抗争的历史?现在,随着基因技术的快速推进,连“众病之王”——癌症,都快要被赶下王座了。基因科技和生命科学,促进了人类健康事业的一大步。
生命不是永恒的。死亡是被写在基因里的程序。从基因的角度来看,一个人的基因得到了延续,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并没有死亡。细菌已来到地球34亿年或更长的时间,然而我们人类来到地球只有700万年。尹烨罗列了一系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,我们的科学家与微生物展开了一次次殊死搏斗,获得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胜利。可是,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,科学家们也越来越清晰地发现,微生物和人类都是物种,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,不仅是对抗还有合作,不是竞争而是共生。一个正常人的菌群总量是人体细胞的3倍到10倍,而肠道菌群的基因总量差不多是人类基因总量的150倍。可以说,我们从来就不是“一个人”,而是一个“人菌共生”的生态系统。
好的科普,要有知识性,也要有趣味性。书名《了不起的基因》,尹烨说,所谓的“了不起”,首先表现在它的名称上,基因即“基本的因素”,构成了我们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语言,代表了我们生命密码的物质基础,携带着我们生命世世代代得以保留的信息。接下来的“了不起”,当然就是它的中文翻译。gene一词,是潘光旦在1930年首次翻译成“基因”的,后来成为固定用语,同“音”共“意”,确是佳译。再接下来的“了不起”,表现在它的神秘感上;再再,再再再,再再再再,再再再再再接下来……这种表达方式高度浓缩,精练了关于基因的物理结构、对科技产业的推动,普适性、信息密度、涌现能力等功能,可谓言简意赅,很好地概括了全书将要展开的内容。而且,尹烨用这一连串叠词的视觉效应,唤起了我们对于“了不起”的注意力。
第11章,《菌群,谢谢你们真给力》,写得特别有趣。为了说明菌群对于人类生存的作用,全章分为11个小节,每节都是寥寥数百字或千余字,而这些小节的内容精华就凝聚在它们的小标题里。比如:《天行健,“菌”子以自强不息》,讲述菌群与人类共存的时间之长;《但为“菌”故,沉吟至今》,为什么我们会想念某种食物;《“菌”生我未生,我生“菌”未老》,讲述肠道菌群对于胎儿、婴儿的意义;《只愿“菌”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》,说明各种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调节作用。全部都是我们熟悉的古诗词,难得这般妥帖机灵,让人会心一笑,对于知识也有了合适的记忆点,这番妙用巧用,好啊!
总体而言,《了不起的基因》是一部不错的大众科普读物。尹烨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具备科学头脑、人文素质,还有幽默感的科学家、科普作者的工作能力。
“宁品读”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@163.com,并注明姓名、联系电话,一经发布,稿费从优。